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名人

「名人結束最後一盤棋的時間,正確地說應該是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四日午夜二時四十二分,正是黑子的二百三十七手。

  此時,名人默默地拿起一子填空眼的瞬間。

  『啊,是五目吧?』見證的小野田六段以慎重的聲音說。因為名人輸了五目,他為了表示尊敬,口氣輕微。

  『嗯,五目......』名人輕輕地自語著,然後把稍腫的眼皮擡起,也沒有算算棋子。」
 
第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的退休戰,川端康成以觀戰者角度描寫這一局時跨半年的棋賽。棋枰之事我不能置一著,不過我被川端康成催逼著,終於一口氣讀完這部本該看不懂的小說。一旦進入文學,懂不懂圍棋並沒那麼重要。

閤上書本後,我有抄它一遍的念頭。

寫「名人」的川端康成55歲,早已是他文學靈動自由的成熟期;三年之前完成了「千羽鶴」,「雪鄉」則是十六年前的作品。神秘的間隔依舊,文字比青年時期作品更瘦、更精實;段落的起筆破題是川端式的微山河,韻意幽遠,似小而大,值得回味再三。即便在他二十幾歲的早期作品中,如「伊豆的舞孃」也是如此:「道路變得曲曲折折的,眼看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頂;正這麼想的時候,陣雨把茂密的杉樹林籠罩成白茫茫的一片,以驚人的速度從山腳下向我追來。」

小說的開頭就是故事的結局。「不敗的名人」在他人生最後一盤棋上落敗,一年後去世;開頭之後的各章未照時間序次第加入。新鮮有趣的格局。

有論者說,川端康成在「名人」裡探討的仍然是死亡,我沒有同感。「死亡」或許是川端有興趣的題目,不過「名人」的主題應不在此。秀哉在棋枰上的勢與態度才是這本書所著力最深的。

京都哲學之道,唯櫻花與水,且只櫻花與水即為已足;簡約且精彩。日本文化裡的俳句,在不知它已開始時已經結束:「松島啊,松島呀松島」(松尾芭蕉)。非常日本的日本傳統文化氣息,意思在文字之後才真正開始,這是我領受的川端康成魅力。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一切只因為神聖的羔羊

聖經是神的話,是教會的根基。 

主後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七日,最後一包流落在外的資料袋回到教會,配合新建禮拜堂而同步推動的手抄聖經事工主要的抄寫、校對與修改階段於是完成。回溯至二0一二年八月十二起筆日,歷時一六九天。最初的規劃是以每份六頁、一份一人,及為年長者設計的數人合寫一份,總共二三二份發出,各自抄寫;過程中經數次自然發生的代替、分割與合併,實際參與聖經抄寫者有二五五人。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我們抄完和合本聖經共一三五六頁,總字數約一百萬字。

服務團隊十九人中,實際執行校對者十二人,以平均一人一一0頁的量,執行了一次完整的校對與修改。他們固有與文字周旋多年的經驗,這樣的負擔仍讓同工們多少都得與自身的疲倦、軟弱相對抗;疏忽難免,錯誤難防。然而縱觀全程,他們在服事裡所需要的激勵與復甦,就存在抄寫者未寫在字裡行間,但卻清晰可辨的奧秘中。

這本手抄聖經有不同經緯的兩份目錄,兩位目錄執筆人年齡相差半世紀。所處世代有異,但她們承接這額外的事工時對服務同工所說的話,用詞一樣,重量相同:「謝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她們沒有計算自己的貢獻,只為自己能有另一次奉獻的機會而心存感激。

許多抄寫人在發到手中的聖經影印稿上留有密密的註記。經仔細觀察,我們發現:為了寫出正確的格式,在落筆之前,他們把每一頁的行數、每一行的字數都事先算過。如此的謹慎從事與斤斤計較想必也是在許多抄寫稿上找不到任何髒點與筆誤的原因吧。

我們也發現有的人嚴格對待自己抄寫的結果,偶有錯字,不願塗改,寧可拿新稿紙重新寫過。有的人搖筆過生活,舉重若輕,字跡端正有型;有的人持筆辛苦,舉輕若重,好似扛大椽、掄大斧,所寫的字如刀削斧斲。

這樣的甘心慎重、這樣的不苟一絲、這樣的強己之所難,是為什麼?

「問題的答案」沒有聲音,抄寫稿容納不下;但就是它,讓不同恩賜的人同負一軛;就是它,讓校對同工能勝過所有的疲倦軟弱,並從中得到力量。

十架之路五百米,隱藏有救贖的奧秘,耶穌在那裡流汗、淌血、被嗤笑鞭打。這段歷史傳誦千百年,世人皆知;惟仍有信徒定意到那條路上,以腳為眼目、流淚領受耶穌顛跛過的那五百米神跡。如今我們有神的話語百萬字,是祂與歷代先知對話的歷程與啟示;我們讀它、唸誦它,終於我們以筆為杖走過那百萬字。

「問題的答案」告訴我們這本手抄聖經是我們所獻卑微的祭,「問題的答案」提醒我們記得卸下這枚不足以誇耀的勳章;「問題的答案」讓我們知道一切只因為神聖的羔羊。

「耶和華啊,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詩篇一一九:89)